《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飞行签派是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的核心[1],随着航空公司机队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签派员队伍建设日显捉襟见肘,因此,航空公司飞行签派员的培训系统的改进已是势在必行,我国应形成民航院校基础理论培训、航空公司签派室岗位实习、公司培训部系统培训的飞行签派员的培训体系,使我国签派员的培训全面而系统标准化[2]。在前期查阅的文献中,赵世泽[3]以首都航空为样本分析了签派员工作人为因素的问题,刘婷婷[4]在经济性方面对签派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陈继鹏[5]就签派岗位的能力提升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分析,褚双磊[6]专门就签派员专业卓越工程师在性能方面的培训辅助系统进行了研发,朱琪[7]对签派员岗位的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关于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这门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少的,本文就是基于此开展的课题研究。
一、课程现状及定位
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飞行运行管理方向(签派方向)和机场现场方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保障飞行运行安全,对航空公司的运行控制中心(AOC)进行管理的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及实际运行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飞行运行管理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了解运行控制中心的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航空器放行的方法,熟练运用机场运行标准、航空器运行标准、公司运行标准及天气标准,对航班的起始、持续和终止行使运行控制权,对航班进行计划与动态管理。作用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飞行运行管理及航空公司的实际运行管理有一个全面了解,在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的运用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航空公司运行管理与放行评估综合实践、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案例分析共三门课程共同构成了交通运输专业签派方向重要的航空公司运行管理专业课程群,三门课程从理论、实践、案例分析应用的角度互为补充,相互支撑。航空公司运行管理专业课程群的三门课程都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七学期,即大四上学期,三门课程的学习均需要之前三年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基础,只有基础知识打的基石牢固,学生能够综合熟练运用之前所学,方能继续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群的学习和运用。而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又是整个课程群中的理论课程,是课程群的基础,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对整个签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和达成,起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性决定作用。
课程组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无论从现在的卓越人才的培养,还是未来新工科背景下的交通运输专业飞行运行管理方向培养目标的达成,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这门课程及课程群都需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进教学方式,积极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要。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在积极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建立高校为主体的新工科人才社会培养体系[8]探寻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特点及不足
(一)课程特点
近年来随着航空公司的招聘需求逐年提升,学生中签派方向的就业率逐年提升,2017届毕业生中,签派方向就业率基本与管制方向持平,目前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的教学班级容量均在70人左右,课程的教学课程仅为54学时,这就造成了教学活动仍然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中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对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所限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多以知识综合运用为主,前续课程如“飞机性能”“航空气象学”“航行情报”“航图”等课程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对本门课程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影响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由于课程以讲授航空公司运行控制中心的实际运行为主,从岗位需求的角度来说,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精神、协调能力、资源管理与整合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单纯的理论课程对上述能力的满足和提高亦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发挥课程群的优势,结合实践课程和实际案例分析课程,来提升学生的情景意识,进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二)目前阶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设置在培养方案的第七学期初的9月份,正值大四学生面试找工作的关键阶段,而且课程设置是模块式教学,一个月完成54学时的教学任务,因此如果学生面试比较集中,出勤率难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