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期刊导读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以荣成学院企业管

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4

2016年6月2日,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拉开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帷幕。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遵循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个理念。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提出的12条毕业要求,成为当前工程教育改革的聚焦点。成果导向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培养出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也被称为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由美国学者斯派帝(Spady W.D)最先提出。学生产出成为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源,而非教材或教师经验。教师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具有清楚的构想,并寻求适宜的教学设计来保证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主要强调教学成果或教学结果,教师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设计,调整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评价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主要包含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和使用学习产出四个基本过程。定义学习产出是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环节,学习产出的定义要具备可操作化和具体化,一般采用反向设计的方法。评估学习产出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成果导向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职业发展规划等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就业和从业的竞争能力。

二 “企业管理”课程背景

“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操作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我院面向工程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多学科团队中承担不同角色的能力;针对某一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的能力;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前,针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特点和目标定位,我院主要推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的教学模式。当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但随着社会和企业对工程类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变化,以及自我个性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日益凸显,当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课程内容体系庞大,不利于促进“教研相长”

“企业管理”课程内容主要包含企业管理概述、战略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业务。任课教师的科研和知识储备主要集中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部分。由一个任课教师讲授整个课程内容,不利于展现教师的研究前沿,不利于促进“教研相长”。

(二)授课班级容量大,不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企业管理”课程选课学生多,我院当前主要采用专业合班授课模式。由于授课班级容量大,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制定出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课程评价方式单一,难以考核学生的真实能力

当前,我院“企业管理”课程考核成绩主要包含平时表现考核(50%)和期末考核(50%)两部分组成。平时表现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情况;期末考核包含期末试卷和课程报告两种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由于课程内容体系庞大,知识点多,一卷难以达到全面测评的要求。同时,当前考核模式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的情况,并不能体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应用能力,违背工程教育认证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

(四)授课模式单一,难以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当前的授课模式主要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由于我院很多老师没有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授课内容缺乏企业实践支撑,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 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目标构建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管理”课程大纲,构建企业管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构建一定要能够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并且易于进行考核。结合工程教育背景,企业管理课程在工程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备在不同环境下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或组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得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了解和掌握项目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项目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