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期刊导读

专业认证理念推动下的运输组织学教学改革

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4

摘 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专业认证的教育理念,并且将该理念与运输组织学课程相结合,具体指导运输组织学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体系建设等教学改革环节,以此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吴文静.专业认证理念推动下的运输组织学教学改革[J]. 教育现代化,2018,5(09):70-71.

DOI:10./

基金项目: 本文系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XYB07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吴文静,女,江苏苏州人,吉林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教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输系统规划。

教育认证制度起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全美最具权威的认证机构是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the Council of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CHEA)和美国联邦教育部(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USED)。CHEA 把“认证”看成一个活动过程,“认证”是:“高等教育为了保障并持续提高教育品质而专门深入考证和审核高校或专业的外部质量评估过程”。USED 侧重于状态,其规定“认证是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给高校或专业的一种标志,证明其现阶段和将来一定时间内达到办学宗旨和认证机构规定的状态和情况”[1]。

认证(Accreditation)是评估(Evaluation)的核心。评估即评价和估量,教育评估就是对教育价值的判断和辨别,通过认证的方式,可以保证教学品质和人才培养的最低标准,可以促进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因此,各大高校纷纷开展特定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在此背景下,为了反应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的先进理念对于工科专业建设的要求,工程专业需要对专业学科建设进行整体的、综合的审视与改革,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2]。本文将专业认证理念与运输组织学课程相结合,具体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环节。

一 运输组织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运输组织学课程是交通运输类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覆盖面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论教学、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运输组织的理论、形式、方法、手段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针对运输需求并结合企业运输技术设备及能力,设计运输生产组织形式、制定生产计划,并对运输线路、车辆运用等环节进行设计优化。因此运输组织学教学强调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 从教学内容角度进行运输组织学教学改革

从运输组织学教学内容来看,随着我国“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提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成为我国未来年的发展方向。在新环境下,运输工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运输服务通达性显著增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从而使得运输组织的手段、方法不断进步,无车承运人、滴滴快、小件快递等一系列新兴的运输组织模式应运而生。面对新兴的运输组织模式,亟需对课程现有知识体系进行添加与梳理。作为学科基础课,要求学生所学知识要紧跟行业发展现状,因此要结合新时代需求优化现有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时补充理论知识,更新数据资料,并添加实践案例分析,从而适应运输业发展和工程教育发展新的变化和需要。具体过程有:

首先,立足于本专业特色,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以公路运输为主,兼顾综合运输体系的完整性。其次,为适应运输业发展和工程教育发展新的变化和需要,对原有不甚合理或不甚协调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调整,更新资料数据。再次,在材料组织上,结合交通运输发展前言和趋势,对运输组织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增加运输组织的新模式的教学讲解。最后,要广泛吸收本领域内同行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

三 从教学方法角度进行运输组织学教学改革

立足于工程教育课程教学要求,满足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组织过程中强调对运输组织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阐述的同时,又强调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的,一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授课计划。二是要创新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项目导向法和问题导向法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环境、条件及效果。三是要构建因材施教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多媒体为载体,信息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增强直观、形象教学,并积极采用开放式(讨论、研究、网络等)教学模式,建立科研成果纳入课堂教学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