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南通大学举行。会上,来自全国83所高校的230余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和研究生齐聚一堂,围绕“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的主题,共话大学教育思想,探究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吴楠/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吴楠 通讯员 范苏)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南通大学举行。会上,来自全国83所高校的230余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和研究生齐聚一堂,围绕“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的主题,共话大学教育思想,探究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与会学者表示,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1.6%,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入普及化阶段。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呼唤着高等教育的变革。而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大学教育思想的引领。
共建研究共同体 助力高教强国建设
开幕式上,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调研员郝杰致辞。
浦玉忠介绍了南通大学的发展情况和“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的历史。他介绍,南通大学高度重视大学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创新,系统挖掘并整理先校长张謇的教育思想,不断尝试和探索大学教育的新实践。学校还创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探索实施“跟进式”教育,着力构建和谐进取、共生共荣的师生命运共同体。他表示,本届研讨会以“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为主题,既是对教育规律的探寻,更是对国家战略和时代需要的回应。他期望通过本届研讨会的召开,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施大宁总结出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富有思想性、凸显时代性、体现创新性的特点。他表示,34年来,从对商品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走向的发问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的思考,从对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省思到对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探索,历届大会不仅直面了时代变革中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更是围绕问题产生了高等教育“主动适应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思想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论”等一系列高等教育思想和理论成果。他表示,每一个转型时期的到来都需要我们用理论的思考、对现实的发问来廓清我们发展思想上的疑问。让我们在普及化高等教育时代来临之际,借助这个平台在讨论中激发灵感、在辨析中廓清思想、在探索中生成理论,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郝杰表示,近年来,我国各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以“四新建设”为四梁八柱,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拔尖人才培养高地为主要抓手,掀起了一场关于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提质创新的战略新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亟需高等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引领,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能够共商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共享新思想、新成果、新理念,共建高等教育研究共同体,共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
扎实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开幕式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施大宁,南通大学副校长顾菊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贾永堂、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唐松林和浙江大学刘海峰分别进行主题报告。
钟秉林围绕“普及化时代的大学治理”谈道,构建现代大学协调顺畅的内外部关系,回归大学组织特性和本质属性,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推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双一流”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