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公布的《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中显示,我国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稳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第一大国”。
如此一来,关于中国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工程人才,已不仅仅关乎工程类学科的建设方向,更是关乎中国如何走向教育强国的未来。而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找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从2016年的第一届开始探讨“中国制造2025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到2017年第二届发问“新工科建设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至今年10月19日即将到来的第三届,讨论“新时代一流工程教育建设:创新与行动”,从始至今,一直关注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和未来。一次次发问与探索,为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提供助力。
第二届会议现场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工程教育的方向和人才培养是不可回避的大问题。而对这些大问题的回答并不意味着空泛,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到实地。每一年,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都在寻找着更深入的回答。
2016:如何培养卓越的工程人才?未来我们需要的制造业工程师是什么样?
段宝岩院士提出,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需要复合型创新人才。“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的制造业工程师应该具备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广博知识,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可发展的持续学习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李德毅院士则希望在大学能够增加本硕连读学生的比例并把学习时间从七年压缩到六年,并且将原本的树状学科划分变为以专业为中心的网格状学科划分,这样既能够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又不会过多的增加学生的学习成本。同时,李德毅院士还建议将“智能科学与技术”纳入一级学科当中,为智能制造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2017:如何建设好新工科?该进行什么样的人才培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提出,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树立综合化工科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结构,加快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升级,积极设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前沿学科专业。在办学方面,学校应恢复开放式办学,通过校企合作、跨学科合作促进转型升级,为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政策方面,要完善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真正做到在理念上创新,在政策上完善,推动中国走向工科教育强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林健教授就新工科建设的十个重要方面分别指出建设重点及其与以往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区别及需要重视的问题:新工科建设原则、人才培养标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式、多方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体系、多学科交融平台、教师队伍建设。
2018:新时代一流工程教育如何建设?怎样实现创新,又该采取怎样的行动?
2018年,国际局势和国内发展都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又迎来新的挑战。传统工科专业如何升级与改造?新兴工科专业如何布局与建设?课堂革命与教学创新将如何实现?现代产业学院与未来技术学院该将怎样建设......
2018年第三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将分为六个分论坛,凝聚诸多重量级嘉宾,包括教育部相关司局领导,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及相关领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相关领导,高等工程教育领域专家,企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 高校教学领域相关领导、一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共同参与,一起发力工程教育建设。
每一届峰会都会有多场主题论坛,上百场报告会,全国各大知名高校的校长、负责人,上千位代表聚焦工程教育,或聆听或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无疑帮助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何方拨开了一些迷雾。对于即将到来的“第三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8·秋)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将继续承担着发问和思考的重任,以助力中国高等教育。让我们一起期待它将呈现何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