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综合新闻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钱:产教融合

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6

9月25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20第三届半导体才智大会暨“中国芯”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南京)成立仪式正式召开。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钱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陈钱在演讲中表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符合产业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打破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培养“边界”,为新旧动能的转换提供人才支撑,成为不少高校探索和思考的方向。

半导体行业需要大量优秀人才

陈钱表示,当前,世界各地新一轮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正在推动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等重要国家战略和倡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的现状,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如何培养适应新需求和新变化的优秀人才。

他强调,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全球化的行业,中国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还仅处在具备竞争性的初始阶段,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道路路阻且长,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投入到这一行业当中来。

据统计,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海归毕业生与本土毕业生两相叠加,2020年度新增就业人口将接近900万之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轻松地招聘到人才。近些年,很多用人单位频繁出现用工缺口甚至是“用工荒”现象。尤其是新技术、新业态人才更是短缺,各类人才供需出现失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不一致是导致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彻底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难题,需要不断根据市场和产业需求进行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搭建工程精英人才培养大平台

陈钱介绍说,办学67年来,南京理工大学始终坚守“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新要求,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

南京理工大学紧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等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通过研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校办学特色,凝练并确立“工程精英”培养目标。

南京理工大学构建面向所有学生的方案、课程、专业、机制“四位一体”培养平台,夯实“工程精英”培养基础,助推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顶层设计培养方案中,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推动校企深度协同,确保每个工科专业实践学时大于40%。

新建新生研讨课、学科前沿课100门,推动研究性教学;开展专业发展潜力评估,调整优化专业17个,重点建设校级品牌专业18个、全英语工科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数量位列全国第11位、工信部高校第2位、江苏省高校第4位;放开全面专业选择,专业调整满足率84.8%;实施全员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覆盖率100%。

探索精英人才培养新模式

南京理工大学拓展多元合e作,创建培养载体,实体化运行,开展模式改革。20个“卓工”试点专业依托12个国家级、44个校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9名企业导师全程参与企业培养环节,推进了产学协同育人。钱学森学院全程强化研究能力培养,全程博士生导师指导,全面培养具有4S(Strong responsibility、Super innovation capac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Strong health)素质和能力的工程科学家,探索了“研学融合”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三部委共建的知识产权学院为国内首创,在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开办“3+1+2”知识产权创新实践班,开创了理工文交融的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先河。中法工程师学院基于法国CTI认证标准,与洛林大学、洛林对外贸易顾问委员会所属200多家企业密切合作,开辟了法国精英型工程师培养新路。四种新模式丰富和完善了“工程精英”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南京理工大学还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圣约瑟夫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